丁刚:美国第一,中国第二,华人赢了!-j9九游会真人
在一个堪比好莱坞剧本的戏剧性竞赛中,美国队在2024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(imo)中以仅仅两分的优势击败了中国队,终结了中国队长达数年的霸主地位。
参赛的每支队伍有6名代表,比赛有6道题目,每题7分,总分252分。美国队和中国队领先第三名韩国20分,反映了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绝对优势,尤其是在数学领域的出色表现。
imo是名副其实的智力角斗场,各国都是经过几轮选拔,最终挑出解题高手,挑战极为棘手的数学难题。
这个竞赛从当初的7个国家参赛,发展到今天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赛,已成为衡量全球数学人才潜力和基础教育的“评价模式”。
有趣的是,快速浏览美国队名单,你会发现6名队员中,至少有4名很可能是华裔,因为他们有中文姓氏的拼音。而参加上一届比赛的6名美国队员全都有中文姓氏的拼音,他们不是华裔就是亚裔。
这场决赛看上去就像是一场"华人之间的对决“,它的背后会有多少与家庭教育相关的精彩故事。
这不奇怪,只要你有机会访问任何一所顶尖的美国高中,就会发现荣誉榜上有很多许多华人或亚洲人的姓氏。华人家庭重视教育的传统早就成为美国梦故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。
如果将这一传统放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背景下观察,你一定会对中国的崛起有更为深刻的理解。
正是因为那场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,释放出了中国人重视教育、勤奋工作和专注学习的传统精神。
今天的中国教育,激发出了后浪推前浪的人才之潮,为持续不断的创新输送着动力。
大洋彼岸的美国,则持续不断地吸引全球人才,占据着高科技的领先地位。
华裔为此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2020年6月10日发表于《纽约时报》中文网的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《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秘密武器:中国人才》。
该文称许多顶尖研究人员在中国开始了他们的学术生涯,但他们并没有留在那里。
2019年,著名的人工智能学术会议neurips接受和发表了大量的论文,文章作者从超过1400篇论文中随机抽取175篇论文,发现其中的128位在中国大学取得本科学位,并在该人工智能学术会议上发表过论文,这些研究人员中有超过一半在美国工作。
美国是全球人才的最大进口国和受益者。在硅谷工作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中,约有1/3是国际移民。自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以来,美国获奖者中有34%是移民。吸纳多元化的全球人才现已成为美国移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。
从中美企业竞争的角度观察,美国公司是从全球选拔人才,而中国公司则主要依靠的是本土人才。
新的变化是,许多已经国际化的中国公司具备了吸引全球人才的实力。尽管受到美国的遏制,它们仍在顽强地推进全球人才和研发中心的布局。
虽然中国是潜在人才的培养之源,但下一个挑战是成为全球人才的磁石——吸引更多国际人才,尤其是海外华人中的优秀人才。